"那可不!"老王掐灭烟头,"黑坑里鱼多得像赶集,不打窝也能钓。可这野河里的鱼精着呢,不拿点真东西勾引,它们能乖乖上钩?"
说起打窝的门道,老王顿时来了精神。他告诉老张,打窝讲究个虚实结合。酒米是必备的,就像请客吃饭得先上壶好酒。那酒香在水里能飘老远,鱼闻着味儿就来了。不过可别贪多,加多了香料反而把鱼熏跑,跟往菜里猛倒酱油一个道理。
"麝香米更是个好东西,可金贵着呢。"老王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,"这玩意儿就跟香水似的,喷一点是诱惑,喷多了能把人熏个跟头。每次撒个十几粒就够了,让鱼闻着香又找不着北。"
老张听得直点头,赶紧从包里翻出早上买的窝料。老王瞅了一眼直摇头:"你这窝料太单一了,光用玉米粒哪行?得搭配着来。"他建议老张用五谷杂粮打底,再掺点商品饵,就跟做饭要荤素搭配一个理。粉状的饵料扩散快,能把远处的鱼都引来,颗粒状的则能让鱼留在窝子里。
说到打窝的位置,老王又给老张上了一课。离岸太近鱼怕人,太远了又不好操作。最合适的距离是竿长减一米,四米六的竿子就打三米六远。最好选在水草边上,鱼在那儿有安全感,就跟人逛街爱往树荫下走一个道理。
"打窝的手法也有讲究。"老王边说边示范,"直接用手抛就跟往水里扔石头似的,鱼早吓跑了。"他从钓箱里掏出个打窝器,轻轻一按,饵料准确地落在浮漂旁边,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。
老张照着老王说的法子重新打了窝,没过半小时,浮漂就开始有动静了。第一条鲫鱼上岸时,他乐得差点蹦起来。老王在旁边直乐呵:"咋样?这打窝的滋味不错吧?"
随着太阳升高,老张的鱼护渐渐满了。他发现个有趣的现象,每次钓上来几条鱼后,窝子里的鱼口就会变慢。老王解释说这是正常现象,得及时补窝。"补窝要像喂小孩吃饭,一次不能喂太饱,得少食多餐。"他教老张每隔四五十分钟就补一小把窝料,保持鱼群的活跃度。
中午休息时,老张数了数鱼获,足足有二十多条。他美滋滋地点上烟,看着河面上泛起的涟漪。老王在旁边念叨:"看见没,钓鱼也得讲科学。那些说打窝没用的,八成是没掌握要领。"
下午老张又学了个新招。老王在上下游各打了两个窝子,轮流着钓。"这叫多点开花,跟打仗要分散兵力一个道理。"他解释说野钓不能死守一个窝,得多点布局才能提高效率。
夕阳西下时,两个人都收获颇丰。老张看着满满的鱼护,突然想起什么:"老王,你说这打窝的讲究,跟咱老祖宗钓鱼有啥不同没?"
老王收拾着钓具,笑着说:"其实古人钓鱼也讲究打窝。《诗经》里不是有句话叫'维鲂及鱮,薄言采之'?说的就是用饵料诱鱼。只不过那会儿用的是酒糟、米饭,现在咱们用商品饵罢了。道理都是一个理,就是把鱼引来,留住。"
回家的路上,老张琢磨着今天学到的门道。他这才明白,钓鱼看似简单,里头的学问可深了。不打窝就想钓到鱼,跟想中彩票却不买票一个样。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人人都懂这些门道,河里的鱼怕是早就被钓光了。想到这儿,他不由得笑出了声。
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,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。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